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体会,旨在更有效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法;教学实践
很长时间,笔者都有一点困惑:为什么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读起来也口吻生香,而学生却学得索然无味、兴趣寡然呢?思考了不少时间,也没有确切的答案,于是勉强这样和学生解释:我们欣赏一条小鱼在水里快乐地游来游去,它的姿势很漂亮,但是我们如果把它放到显微镜下,解剖它的皮肤,分析它的生理构造,查看它的内脏,就不会觉得有多么漂亮了。欣赏一篇文章,如果只读或者随心所欲地品味,我们或许很赞叹;但如果去概括段落大意,分析它的中心思想,做一些“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的事情,恐怕就如同去解剖那条小鱼了。我们希望有诗意地感受,而不是去血腥地解剖,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高考就是要我们去做一个生理学家,尽管没多少人喜欢。
一、注重语文教材的拓展迁移
长期以夹,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偏重知识讲解,一直沿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分析、学生不得不接受,学生与文本对立的教学模式。阅读的本质是读,作者潜藏于作品之中,读者与作者通过作品发生心与心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所以,当我们调动情感体验作品,对文章进行生命情感和心灵的投注,便会蓦然发现作家正在向我们走来,和我们直面对话,倾心相谈。我们可以聆听作者的告诫,悟得文章的真义,获得灵魂的洗礼。
然而,我们普遍采用的这种教学模式却严重地背离了阅读本意。事实上,教师苦心经营,吃力不讨好,学生积习难返,启而不发,于是很多教师重蹈旧辙,采用了传统的讲授法,甚至不分讲读与自读课的区别,苦心设计合作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亦步亦趋。浅层次的问题尚可以启发解决,较难的问题就只能是教师越俎代疱了,我们常常只见教师,不见学生。学生的学要顺应教师的教,最终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限制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发挥,教师讲得太多了,学生学得反而太少了;教师讲得太好了,学生学得反而差了;教师能力太强了,学生能力反而弱了,这看似悖于常理,却又在情境之中。
相对而言,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淀太浅。语文课中学生读书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所占有,使学生阅读的太少,并且相当多的学生除课本以外,几乎无课外阅读,现在的学生学业任务又重,练习册又多。学生的课余时间都被大量的数理化、英语作业占据,还要上各种辅导班,这样所剩无几的一点时间只能看看电视,很少看书,或者根本不看书。其实我们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缺少阅读,对语文阅读教学是釜底抽薪;缺少阅读,对学生能力的养成是致命一击。
所以,笔者认为教师不一定只就教材讲教材,还要注意拓展迁移。有人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所以,语文教学应内引,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阅读中来;外连,把学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
在教学时间的把握上,还得在“有限”中寻找“无限”,也就是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尽量多地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无限魅力。
条件有限,教师也可以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文学作品,然后让文学作品的无限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文本,在不自觉中接受作品的熏陶。比如开展一些小活动,诸如班级朗读比赛、同题作文小竞赛等等,优胜者可获得教师奖励的《时尚美文》、《美文选读》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好的文本,而不是局限在有限的课本里;或者利用课堂这个的阵地,播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电视散文、美文诵读等。与其让教师强迫学生去读书,填鸭式地塞进去,况且其效果还很有限,不如让文本吸引学生,让学生自己走进去,主动去探寻作品的魅力,让学生有兴趣去思考作品到底好在哪里。
二、注重学生的思考提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动探寻就涉及到思考、提问,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知识只有围绕问题展现出来,才能很好地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进而成为学生内在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问题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教学的最终结果绝不是用传授知识去完全消灭问题,而是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广泛的问题,从而促使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要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一定要加强方法的指导,而不能纯粹地由学生信马由缰地发散思维,教师在这里就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思考。
首先是对重点词句或者优美语段提问。阅读文章总是从词语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一边阅读,一边把文章的各个词语、各个句子、各个段落的内容联系起来,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遇到语言优美、辞藻华丽的语段,学生往往首先是惊叹,然后暗自神伤,接下来一步很重要,可能会有少部分学生把它抄下来,经常翻看,进而试着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这方面主要是就阅读的实用性而言的。就阅读教学而言,如果对部分语句、段落不理解或理解不透,自然影响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因此,对重要语句、优美段落的理解或质疑,无疑是阅读的基础。
对语句、段落的隐含义的理解,一不能离开特定的语境,二不能忽略写作的背景,切不可断章取义、望文生义。
因此,在品读课文重点句段时,尤其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遇到和日常生活、日常概念、科学观念等不一致的情形,产生疑问;让学生面临需要加以解释的事实,产生疑问;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新设想,并检验设想,进而产生疑问;引导学生在比较、对照事物和现象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
比如《林黛玉进贾府》,贾母问黛玉读什么书时,黛玉回答是“念了《四书》”,但当宝玉问她念什么书时,她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前后的回答明显不一样,但是学生如果不仔细阅读,就很有可能忽略,甚至会觉得作者写得太啰嗦。《红楼梦》需要细读,在这里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回答。然后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致阅读,思考原因:先说读过书,后说不曾读,是因为她听贾母说“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之后才改口的,可见她多思多虑、做事小心谨慎的性格。
其次是对文章的主旨性内容提问。这种提问,直接指向阅读目标和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且阅读着力点集中在文本的重难点,具有很强的集中性,在阅读中起到了导向作用。在阅读中,围绕文章的主旨内容进行质疑提问,正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为完成阅读目标而需要深人加工的信息之上,使信息加工更有效。如王冶秋先生十四遍读《阿Q正传》,他的体会是:“第一次读它,我们会笑得肚子痛,接着鄙弃其人,之后鄙弃化为同情,同情上升为深思,再读,阿Q向自己扑来,到后来,才觉得他是一个镜头,也许是报警器……”而学生在读这部作品时,常常是浅尝辄止,满足于一孔之见,甚至是不求甚解,对主旨不明了了,很少深入挖掘,理解深味。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王冶秋先生会有这么深刻的理解?我们可以怎么去读?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通过多种不同的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设身处地地感受体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与情感。
1.表演式教学,对于一些故事情节丰富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的文章,可以选择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把握、表演。如在教话剧《雷雨》的时候,一个班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自己编剧,自导自演;而另外的一个班则让他们去观看屏幕上的话剧,切实地加深体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比较教学效果,于教师而言,也是一种丰富。
2.体悟式教学,让学生独自体验、品味、感悟文学作品的意蕴。如在讲解王勃的美文《腾王阁序》时,笔者首先没有对这一作品的主题思想进行分析,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然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出来,再发表对这部作品的感悟和体验。有的学生说,文章很美,音韵和谐;有的学生说,似乎看到了一个踽踽独行的文人形象;也还有学生说,感受到了王勃的怀才不遇等等。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感受作品情感的熏陶,品尝创新的乐趣。
3.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自己寻找答案。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想知道而不知道,口欲言而又无可言时提出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意识。如在讲授《荷塘月色》一文时,讲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时,笔者说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颇不宁静呢?请大家自己去查资料、找原因。第二次上课时,学生们都拿出了自己在课下找到的资料,分别对作者不宁静的心绪作了有理有据的分析论证。大家思维活跃、众说纷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唐芳.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EB/OL].
http://gd2009.teacher.com.cn/UserLog/UserLogComment.aspx?UserlogID=30106
[2]马玉平.试论新课改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EB/OL]. http://blog.hfyhjy.com/group.asp?gid=2&pid=133
Abstract: This paper throws some light on the reflection on se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based on the author’s teaching practice, hoping to effectively improve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Key words: se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practice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学科教育 > >
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体会
来源::未知 | 作者:bbin体育app下载_bbin体育客户端_体育官网~ | 本文已影响 人
- 上一篇:略析如何开展语文活动课
- 下一篇:浅析当前素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随机阅读
- [学科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的史论结合
- [学科教育] 谈初中语文复习教学效率的
- [学科教育] 课堂教学巧用点拨
- [学科教育] 如何构建体育教育中有美育
- [学科教育] 如何提高数学课程的课堂教
- [学科教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实践
- [学科教育] 在对话中进行初中语文阅读
- [学科教育] 作文教学中的“四追问”
- [学科教育] 初中数学教学中积极开展探
- [学科教育] 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学科教育] 浅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
- [学科教育] 优化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浅议
- [学科教育] 如何提高数学课程的课堂教
- [学科教育]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探
- [学科教育] 谈钢琴基本功训练中的几个
- [学科教育] 在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上飞
- [学科教育] 运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能
- [学科教育]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 [学科教育]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提高数
- [学科教育] 开放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
- [学科教育] 中学物理教法选择与优化策
- [学科教育]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常用语举
- [学科教育] 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
- [学科教育] 农村高中美术鉴赏课因材施
- [学科教育] 构建思想品德高效课堂之我
- [学科教育]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